close
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
想要讓人記得一個地名,可以因為此地山明水秀、風光明媚,或是歷史悠久,地靈人傑,要不然工藝出名,或者根本就是以一盤美味的蚵仔煎聞名全國皆可。但是,如果什麼都不是、什麼都沒有,或者其實很有歷史淵源(廢話啊,哪個地方沒有歷史淵源,或多或少、或長或短罷了),只是沒幾個人知曉,一個很特殊的、響噹噹的地名可能就幫得上忙。
就拿唭哩岸來說吧,出國前完全沒聽過,現在拜搭乘捷運之便,終於見識了這個光聽名稱就知道應該有點故事背景的地名。這個夾在天母與北投之間的小地方,似乎藏身了很久,因為捷運的通車終於曝光。
小時後我們聽說了天母的笑話,話說很久很久以前,一位外國人來到了天母這個地方(不知道為什麼,雖然沒有人真正見過這名外國人,但幾乎所有的人一口咬定一定是名美國白人),驚訝於此地山水氣候宜人,讓他想起了他的家鄉(這樣聽來,他肯定不是從紐約來的)。好奇之餘,這名,presumably,美國白人向附近正在工作的一名在田裡的歐基桑問道:What's the name of this place?
可想而知,這農夫阿伯當然是沒上過英文課啦(那時候並沒有何嘉仁美語,也沒有CSI或Desperate Housewives可以看),這位淳樸的阿伯活生生地就像是從《今日農村》走出來的樣板農夫一樣,很親切的回答這金髮藍眼毛茸茸的怪物說:
「聽嘸啦!」
這個不知為何會出現在天母的外國人(故事相傳了一陣子之後,他的身分從親切的傳教士、駐台代表到風流的水兵都有人猜測過,當然不會是高科技人才啦。不過,要稍微解釋一下,他之所以會只是能一名水兵,是因為船長平克頓到日本去見蝴蝶夫人秋秋桑了,剩下的嘍囉們就運到台灣來了),他了解鄉下人的好客與淳樸,而且認定全世界的人都聽得懂英語,所以當農夫告訴他「聽嘸」,那鐵定就是此地的地名了。「聽嘸」在經過了幾度的傳話之後,最後終於變成「天母」了。
這個故事真的不是我自己亂掰的,是我在國中的時候,半夜不睡覺,從電台節目《感性時間》聽來的。查拉"李季準"圖斯特如是說,當然,我還稍微加油添醋了一點點。
那至於北投呢,沒人不曉得它以地熱谷煮蛋,硫磺與溫泉出名。硬要再扯的話,曾經有一度色情行業猖獗時,「北投限時專送」也是挺有名的,要不然你以為潘越雲的專輯《胭脂北投》名稱是哪兒來的,更別提那首名叫《野百合也有春天》的歌。
好,說了半天,話題還在天母與北投打轉,這就是卑微的唭哩岸哀願的故事,沒幾個人知道唭哩岸在哪裡?或者唭哩岸是什麼?是咖哩飯之類的東西嗎?好吃嗎?
所以,這一個月以來,每天來回在新北投與三重的家穿梭之際,搭乘著不算便宜、服務品質不錯、乘客水準低落的捷運,每當石牌站過了之後,便會聽到:
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,還有接下來那台語、客語、英語(Thank you for your patronage. 哇卡,有夠文謅謅的,為何不乾脆說Thank you for riding MRT?)連續的重複,以及上下月台時請當心月台「奸細」(好可怖啊!小心,匪諜就在你身邊)!
不好意思,唭哩岸就是這麼容易地被轉移話題。言歸正傳,每次我聽到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,我真的很好奇,列車上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至少會好奇一下這地名是如何得來的?就像咖哩飯、粉絲或貝克漢一樣,多少是有點原由的吧~!
所以,每次聽到了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,我就開始做全車廂掃描,看看這些在多年搭過捷運後的乘客,有多少張表情至少顯露一點兒小小的詫異。偶爾,真的會抓到某人在那半秒鐘之內的微妙表情變化,有時候甚至聽得見非本地的遊客,對這個地名多少是要議論紛紛一下。
因此,以下我就沒根據的大膽假設,本列車的乘客對唭哩岸一地的了解程度如下:
1) 非常少數,幾乎等於0:對唭哩岸瞭若指掌,包括其發源、歷史,文化、風俗、人物、言情、美食(如果真的有的話)
2) 很少數:知道幾條街名,有朋友住那裡,去過一兩次
3) 少數:外地來的遊客,第一次聽到過唭哩岸,多少感到好奇
4) 大多數:每天搭捷運通過,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唭哩岸名稱是怎麼來的,也已經不想知道了
5) 極為少數,也幾乎等於0:唭哩岸?真的有這站嗎?
光是將乘客們分類是不能滿足我的好奇心的,我必須化身成一名讀心術大師,才能了解他們聽到了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時,都在想些什麼東西?以下是我用多年在花園裏工作時所吸取的日精月華、遍植百草之後所獲得的關言察色讀心術所獲取的第一手資料:
1) 坐在角落裏,長髮及腰,身高不高,長相平凡,文文靜靜,乾乾淨靜的年輕女子:
「會不會,我未來的伴侶,就住再這個名稱怪異的小地方呢?我希望它會是一名高大、強健、有點粗魯的男子,那種有點不修邊幅,我們將會有一場石破天驚的邂逅,他狂野的熱情...」(小姐,too much information!)
2) 四十來歲,健步如飛,剛才用跑步才搶來了這個博愛座的座位的婦女:
「唭哩岸...啊!丟愛也記耶,去收阿嬌啊的會錢......」
3) 坐在前面兩排閉目養神,約七十來歲,白髮蒼蒼的老先生:
「已經四十多年了,自從我把唭哩岸的祖業賭光光了...」
4) 後面背了一個大背包,撞到人也不說聲對不起的小夥子:
「他媽的,今天翹課聽說又被點名了...咦,這裡後面那片山坡看起來可以帶咩咩去...嘿嘿」
5) 坐在隔走道的兩名中年婦女,看來是外地來的:
「這個所在號做唭哩岸,嗯八聽過溜」
「阿哉,嗯哉是不是山地人號耶」
6) 兩名很像是高中女學生:
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其中一個跟著廣播覆誦
「然後喔,我看到一雙很漂亮的鞋喔,要四千塊!我想回去我會跟我爸說,下星期要去南投旅行,叫他給我一些錢,然後我就躲到你家去住幾天...啊,我跟你說,後來教室後面那幾個男生很死相......我們喝了好幾瓶啤酒,他真沒酒量...唭哩岸?什麼時候多了這一站?」
7) 站在門旁邊扶手,像是上班族的一位先生:
「唭哩岸,是不是從七里岸改過來的?今天晚上是不是要買油飯吃就好了?這樣沒道理吧,沒理由把名字改更原始,更難懂...還是,妻離岸?太悲慘了!海鮮義大利麵好像還不錯的樣子...」
8) 一名戴著眼鏡,正在看書的年輕男同學:
「唭哩岸,聽起來很像石頭很多的河岸...」
9) 遠遠的,有一名閉目養神的歐巴桑:
「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......」
* * * * * *
我今天回家後終於上網查到了唭哩岸的有關知識,不過呢,我想,如果你有興趣的話,與其在這兒聽我繼續講古,應該自己去探索探索......
想要讓人記得一個地名,可以因為此地山明水秀、風光明媚,或是歷史悠久,地靈人傑,要不然工藝出名,或者根本就是以一盤美味的蚵仔煎聞名全國皆可。但是,如果什麼都不是、什麼都沒有,或者其實很有歷史淵源(廢話啊,哪個地方沒有歷史淵源,或多或少、或長或短罷了),只是沒幾個人知曉,一個很特殊的、響噹噹的地名可能就幫得上忙。
就拿唭哩岸來說吧,出國前完全沒聽過,現在拜搭乘捷運之便,終於見識了這個光聽名稱就知道應該有點故事背景的地名。這個夾在天母與北投之間的小地方,似乎藏身了很久,因為捷運的通車終於曝光。
小時後我們聽說了天母的笑話,話說很久很久以前,一位外國人來到了天母這個地方(不知道為什麼,雖然沒有人真正見過這名外國人,但幾乎所有的人一口咬定一定是名美國白人),驚訝於此地山水氣候宜人,讓他想起了他的家鄉(這樣聽來,他肯定不是從紐約來的)。好奇之餘,這名,presumably,美國白人向附近正在工作的一名在田裡的歐基桑問道:What's the name of this place?
可想而知,這農夫阿伯當然是沒上過英文課啦(那時候並沒有何嘉仁美語,也沒有CSI或Desperate Housewives可以看),這位淳樸的阿伯活生生地就像是從《今日農村》走出來的樣板農夫一樣,很親切的回答這金髮藍眼毛茸茸的怪物說:
「聽嘸啦!」
這個不知為何會出現在天母的外國人(故事相傳了一陣子之後,他的身分從親切的傳教士、駐台代表到風流的水兵都有人猜測過,當然不會是高科技人才啦。不過,要稍微解釋一下,他之所以會只是能一名水兵,是因為船長平克頓到日本去見蝴蝶夫人秋秋桑了,剩下的嘍囉們就運到台灣來了),他了解鄉下人的好客與淳樸,而且認定全世界的人都聽得懂英語,所以當農夫告訴他「聽嘸」,那鐵定就是此地的地名了。「聽嘸」在經過了幾度的傳話之後,最後終於變成「天母」了。
這個故事真的不是我自己亂掰的,是我在國中的時候,半夜不睡覺,從電台節目《感性時間》聽來的。查拉"李季準"圖斯特如是說,當然,我還稍微加油添醋了一點點。
那至於北投呢,沒人不曉得它以地熱谷煮蛋,硫磺與溫泉出名。硬要再扯的話,曾經有一度色情行業猖獗時,「北投限時專送」也是挺有名的,要不然你以為潘越雲的專輯《胭脂北投》名稱是哪兒來的,更別提那首名叫《野百合也有春天》的歌。
好,說了半天,話題還在天母與北投打轉,這就是卑微的唭哩岸哀願的故事,沒幾個人知道唭哩岸在哪裡?或者唭哩岸是什麼?是咖哩飯之類的東西嗎?好吃嗎?
所以,這一個月以來,每天來回在新北投與三重的家穿梭之際,搭乘著不算便宜、服務品質不錯、乘客水準低落的捷運,每當石牌站過了之後,便會聽到:
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,還有接下來那台語、客語、英語(Thank you for your patronage. 哇卡,有夠文謅謅的,為何不乾脆說Thank you for riding MRT?)連續的重複,以及上下月台時請當心月台「奸細」(好可怖啊!小心,匪諜就在你身邊)!
不好意思,唭哩岸就是這麼容易地被轉移話題。言歸正傳,每次我聽到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,我真的很好奇,列車上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至少會好奇一下這地名是如何得來的?就像咖哩飯、粉絲或貝克漢一樣,多少是有點原由的吧~!
所以,每次聽到了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,我就開始做全車廂掃描,看看這些在多年搭過捷運後的乘客,有多少張表情至少顯露一點兒小小的詫異。偶爾,真的會抓到某人在那半秒鐘之內的微妙表情變化,有時候甚至聽得見非本地的遊客,對這個地名多少是要議論紛紛一下。
因此,以下我就沒根據的大膽假設,本列車的乘客對唭哩岸一地的了解程度如下:
1) 非常少數,幾乎等於0:對唭哩岸瞭若指掌,包括其發源、歷史,文化、風俗、人物、言情、美食(如果真的有的話)
2) 很少數:知道幾條街名,有朋友住那裡,去過一兩次
3) 少數:外地來的遊客,第一次聽到過唭哩岸,多少感到好奇
4) 大多數:每天搭捷運通過,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唭哩岸名稱是怎麼來的,也已經不想知道了
5) 極為少數,也幾乎等於0:唭哩岸?真的有這站嗎?
光是將乘客們分類是不能滿足我的好奇心的,我必須化身成一名讀心術大師,才能了解他們聽到了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時,都在想些什麼東西?以下是我用多年在花園裏工作時所吸取的日精月華、遍植百草之後所獲得的關言察色讀心術所獲取的第一手資料:
1) 坐在角落裏,長髮及腰,身高不高,長相平凡,文文靜靜,乾乾淨靜的年輕女子:
「會不會,我未來的伴侶,就住再這個名稱怪異的小地方呢?我希望它會是一名高大、強健、有點粗魯的男子,那種有點不修邊幅,我們將會有一場石破天驚的邂逅,他狂野的熱情...」(小姐,too much information!)
2) 四十來歲,健步如飛,剛才用跑步才搶來了這個博愛座的座位的婦女:
「唭哩岸...啊!丟愛也記耶,去收阿嬌啊的會錢......」
3) 坐在前面兩排閉目養神,約七十來歲,白髮蒼蒼的老先生:
「已經四十多年了,自從我把唭哩岸的祖業賭光光了...」
4) 後面背了一個大背包,撞到人也不說聲對不起的小夥子:
「他媽的,今天翹課聽說又被點名了...咦,這裡後面那片山坡看起來可以帶咩咩去...嘿嘿」
5) 坐在隔走道的兩名中年婦女,看來是外地來的:
「這個所在號做唭哩岸,嗯八聽過溜」
「阿哉,嗯哉是不是山地人號耶」
6) 兩名很像是高中女學生:
「下一站,唭哩岸」其中一個跟著廣播覆誦
「然後喔,我看到一雙很漂亮的鞋喔,要四千塊!我想回去我會跟我爸說,下星期要去南投旅行,叫他給我一些錢,然後我就躲到你家去住幾天...啊,我跟你說,後來教室後面那幾個男生很死相......我們喝了好幾瓶啤酒,他真沒酒量...唭哩岸?什麼時候多了這一站?」
7) 站在門旁邊扶手,像是上班族的一位先生:
「唭哩岸,是不是從七里岸改過來的?今天晚上是不是要買油飯吃就好了?這樣沒道理吧,沒理由把名字改更原始,更難懂...還是,妻離岸?太悲慘了!海鮮義大利麵好像還不錯的樣子...」
8) 一名戴著眼鏡,正在看書的年輕男同學:
「唭哩岸,聽起來很像石頭很多的河岸...」
9) 遠遠的,有一名閉目養神的歐巴桑:
「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......」
* * * * * *
我今天回家後終於上網查到了唭哩岸的有關知識,不過呢,我想,如果你有興趣的話,與其在這兒聽我繼續講古,應該自己去探索探索......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