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兔腳蕨毛茸茸的根莖






光是遠遠地欣賞它深綠、光亮、略帶臘質的細碎裂葉片,實在難以了解為什麼這玩意兒會被稱之為兔腳蕨。然而,如果你湊近一點兒,往它植株基部稍微瞧一下,或許就會豁然開朗~啊!兔寶寶的小腳原來就在這裡。在哪裡?兔腳蕨是一種有「長橫走莖」的植物,它毛茸茸的橫走根莖貼附在生長介質之上(土壤、岩石表面、或樹皮之類),每個生長點或新的分叉點開始生長時,那長滿了銀白色絨毛的先端看起來活像是兔寶寶的腳。到底有多像?見仁見智了,我也是過了幾秒才會意過來的(我剛開始認為比較像外星人的爪牙)。





我想,兔腳蕨這個名字應該是得自於它英文名
Rabbit-foot Fern的直譯,其實它有個很本土的名字叫做「骨碎補」。而光是聽到骨碎補這名字就可以揣測,八成是和中藥材脫不了什麼關係。沒錯,骨碎補的確是中藥材之一,又被稱之為土姜猴,可以補肝腎、強筋骨,尤其是治些什麼跌打損傷之類的...別聽我胡謅,詳細請去請教中醫師,我只負責把花種得欣欣向榮。

野外的環境裡有那麼多生長繁茂的蕨類植物,它們平時真的是靠天吃飯,不像許多慣壞了的園藝品種一樣的驕縱。兔腳蕨就是一個好例子,雖然今天兔腳蕨已經被視為觀賞植物般的栽種,它依然「賤」得很,不論你理或不理它,是不是對它好一點,它一樣慢條斯理地生長,幾乎無視於你的存在。基本上來說,兔腳蕨在蕨類植物當中真不愧是一種「未雨綢繆」的植物;它有著具革質、較為厚硬的葉片,同時比例上來說,有著較粗大的根莖,而且還可以利用細胞離層來落葉以渡過乾旱,真是不折不扣的鐵娘子。這也就是為何在野外裏,兔腳蕨總是容易在較乾旱的生態位置發現其蹤跡。但是,如果你好好的照料它,它可是會繁茂的生長(雖然很慢),就沒必要以落葉的方式來苟且偷生了。

正因為它比較耐乾旱,很多人把兔腳蕨種植在特殊的花器上,像是枯木、小塊的珊瑚礁石、淺盆、或其他任何較有野趣的容器裏。一般時候種在普通盆內,它會逐漸的越長越大,慢慢慢慢地...它的兔腳就會伸出盆外來,相當可愛,很可惜我家那一盆子還沒長到那麼大,這裏就沒有照片可以秀一下。但是,到了一個程度時,那也表示這傢伙長得太大該分株與換盆了,幸好它長得慢,那些小兔腳可以容許被掛在盆緣一段時日來觀賞。








是說,兔腳蕨喜愛光亮的環境,除非是在採光良好的大玻璃窗旁,通常在室內長的不若在室外有生氣,只會比較生氣。因為它比較耐旱,即使盆土有些乾了也不至於有太大的影響,算是強健的植物之一。兔腳蕨平坦光華的細裂葉相當美麗,印象中,小時候常有人拿它來押花做書籤。我現在是很少幹那檔子事了,還是讓它在盆子裏頭快樂地生長就好了,希望很快的,能夠看到它在盆邊伸出許許多多的小兔腳來。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itygardener 的頭像
    citygardener

    City Gardener

    citygarde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