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★這是才剛從母株切下來的小布袋蓮
說來奇怪,這一輩子搬家搬來搬去,似乎都逃不了住在水邊的命運,連大學時住在陽明山上的小屋都還是位在小小的山澗旁。很小很小的時候,住在離大漢溪不遠的新莊老街上,目睹了因工業逐漸發達而越來越黑、越來越臭的大漢溪水。然而,即使一條應該澄澈的大漢溪搖身一變的成為了黑水溝,河岸上石縫裏的小螃蟹失去了蹤影,河水裏倖存的魚類只有大肚魚,不變的是在河水上漂來漂去的布袋蓮。說到這兒,別以為我在講的是布袋蓮如何的和我建立起一段深厚的感情,没那回事,小時後我只覺得長在污水裡的布袋蓮很髒很臭,雖然它還蠻酷的,竟然會有個布袋來讓它漂來漂去...
後來,布袋蓮漸漸地也登上了頭條新聞,這一回是因為它過度生長而惡名昭彰。原來是蘆洲、五股一帶的魚塘、沼澤,以及因為颱風而海水倒灌的窪地被肆無忌憚的布袋蓮佔據了,當其它生物已經無法在嚴重污染的水裏生存時,布袋蓮說:好,我來!過不了多久,一片壯觀的布袋蓮海便覆蓋了所有的水面,當它開起那一串串淡紫色如鳳眼般的花朵時,煞是美麗(那你知道他為何會有「鳳眼蓮」這個別名了吧)。然而,美麗,未能洗刷它的污名。農民們抱怨它的侵略性,地方工程人員指控它造成積水堵塞,生態保育人士擔憂它的強勢生命力對其它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...唯一偶爾聽到關於它的好話是,農民拿它當飼料來餵豬,有些捕魚當副業的說,撥開布袋蓮,就有魚兒現身,為什麼?因為布袋蓮密閉的生長,魚兒都快没氧氣了!所以捕魚成了一件易事,只是,那種在污染的水質中生長的魚能吃嗎?
不過,我們還是要承認,布袋蓮真的稍有吸收水中污染物質的能力,只是它生長沒有節制,多到了有些噁心了。後來發生什麼事了?我也不記得了,小時後的注意力總是轉移的很快,我猜是因為都市越來越發達,人與布袋蓮爭地,只要有人類介入,再多的布袋也不是人類的對手...
再說到陽明山上的小屋吧,這是一個住了很多學生的大雜院,院子裡有一個快乾涸了的小水池長了許多布袋蓮,我想是在那個水池裏,讓我發現布袋蓮拿來當庭園佈置時還真是個頗為美麗的好主意。我想當年的我對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的興趣,要比這個南美洲來的馴化植物來得強烈多了,所以我就沒有興起也來種個一棵的念頭。如今經過了十多年後,從地球的另一邊再度回到這亞熱帶叢林生活,很有趣的,那個乾涸水池裏布袋蓮的畫面竟又回到腦海裏來了。
這裡有個小小的驚喜,現在我們有了這個不同品種的布袋蓮,它的布袋不再是像過去一般長長高高的,它的植株比較小與緊密,花莖也比較短。換句話說,我們現在流行這都市生活品種的布袋蓮,它的布袋雲滾滾的,活像是個棗子或小青蘋果,只不過是,這短小精幹的布袋蓮生長起來不輸給它那過去老品種的大姊,所以,當它繁殖過多時,請勿亂丟,記得拿來當廚餘做堆肥吧,免的它有一天又上頭條了。
★哇!我的根竟然是藍色的,為什麼沒人告訴我?
★ 在家做個日光浴都有狗仔隊跟蹤
★這棵小布袋蓮迫不及待地又要長出另一棵小苗來了
★看哪,我可是長得玲瓏有緻的,誰說那是救生圈來著的?